每日經濟新聞 2020-03-26 14:21:03
中國民航大學航空運輸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曉津對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表示:“此次疫情對機場航空收入、非航收入影響都挺嚴重的。航空收入受影響主要是因為航班,最嚴重的時候全國大約減少了95%的航班(包括國內、國際),現在正在慢慢恢復,但依然較去年同期差得很遠,航空收入僅有去年同期的60%。”
每經記者| 朱成祥 每經記者 孫嘉夏 每經編輯|張海妮
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蔓延,民航業(yè)受到的影響尤為明顯,國際上多家航空公司陸續(xù)開始削減甚至停飛航班。除了航空公司,當屬機場受影響最為嚴重。
機場收入主要分為航空收入和非航收入。其中,航空收入受航班影響較大,據上海機場(600009,SH)、白云機場(600004,SH)相關公告,2月份旅客吞吐量同比下降幅度超80%。而非航收入主要來源于商鋪、免稅店租金,因而有保底收入,受影響幅度相對有限。
上海機場2018年年報顯示,非航收入已超過航空收入,成為營收的主要來源。不過,隨著客流量的下降,商鋪、免稅店租戶營業(yè)額勢必受到影響?!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咦咴L發(fā)現,商鋪營業(yè)額下降幅度與客流量下降幅度較為吻合。而如果機場為受損商戶減免租金,則將會影響機場非航收入,對于是否存在減租情況,相關受訪人員表示并不清楚。
廣州民航職業(yè)技術學院副教授綦琦對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表示:“機場業(yè)務分為兩部分:航空收入包括安檢費、機場設施(登機橋、擺渡車、貴賓廳)等費用;非航收入包括廣告費、免稅店分成、商鋪租金。民航業(yè)受影響程度方面,航司最大,機場其次。”
3月17日,上海機場披露了2020年2月運輸生產情況簡報,其中飛機起降架次同比下降高達61.72%。旅客吞吐量方面,國內航班為55.02萬人次,同比下降81.84%;國際航班為52.20萬人次,同比下降79.34%。而根據此前白云機場披露的2月份數據,旅客吞吐量下降同樣超過八成。
圖片來源:上海機場公告截圖
3月23日下午,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來到浦東國際機場。相比平時,機場人流量顯得較為稀疏。一位奶茶店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,現在人流量比以前少了很多,晚上人更少,全天營業(yè)額僅為平時三分之一。
記者又來到一家餐廳,服務員主動為記者測量體溫,并表示餐廳也備有免洗洗手液。只是,偌大的餐廳空無一人。據多名工作人員對記者透露:“餐廳前幾天還有平時20%左右的營業(yè)額。但是今天(即3月23日)擋板豎起來后,怕是以后連20%也沒有了。”
3月23日下午,五洲南路已被黑色擋板分隔開。
圖片來源:每經實習記者 朱成祥 攝
記者觀察到,在餐廳外圍,黑色的擋板將道路分成兩半。據機場防疫人員透露,里面是隔離區(qū),入境人員下飛機后都需要接受體溫檢測,美國、伊朗、意大利等重點地區(qū)過來的旅客,還需要隔離14天。
3月23日下午,五洲南路隔離區(qū)出口。
圖片來源:每經實習記者 朱成祥 攝
上述餐廳工作人員進一步表示:“之前餐廳人流,很大一部分來自下飛機旅客。但現在(下飛機的旅客)都被隔離了,還怎么消費。不隔離的旅客也都走五洲北路,不走五洲南路了。”而在上述餐廳的附近,另一家商鋪大門緊閉,似乎尚未開始營業(yè)。
3月23日下午,五洲南路一餐廳大門緊閉,似乎尚未開始營業(yè)。
圖片來源:每經實習記者 朱成祥 攝
值得一提的是,虹橋機場非航業(yè)務或將更為慘淡。據悉,自3月25日零時起,虹橋機場暫停所有國際、港澳臺的進出港航班業(yè)務,并將虹橋機場所有國際、港澳臺航班轉場至浦東機場運營。
對于機場當下的困境,國際機場協會(ACI)總干事安吉拉·吉騰斯預計2020年機場業(yè)的損失至少在200億美元到250億美元。她強調,國際機場協會建議保護機場收入,放寬機場時刻使用要求,豁免特許經營費,減免航空業(yè)稅收,同時要加強政府援助。吉滕斯指出,以上建議旨在確保機場在特殊情況下運營的連續(xù)性和可持續(xù)性。
上海機場2018年年報顯示,航空收入、非航收入占營業(yè)收入比重分別為42.62%、57.38%。非航收入已成機場收入主力,并成長迅速。非航收入中,又以商業(yè)餐飲收入占大頭,該項收入占上市公司總營收比例為42.80%,幾乎與航空收入等量齊觀。
圖片來源:上海機場2018年年報截圖
2019年上半年,上海機場非航收入占比進一步提高,達到62.90%,商業(yè)餐飲收入占比也進一步提高至50.85%。對于商業(yè)餐飲收入的增長,上海機場表示,《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免稅店項目經營權轉讓合同》的順利實施對相關收入增長產生了積極影響。
數據顯示,2019年上半年,上海機場商業(yè)餐飲收入27.74億元,而免稅合同相關收入就高達19.27億元。也就是說,上市公司商業(yè)餐飲收入主要源自免稅項目經營權轉讓。
3月23日下午,五洲北路,人流量稍多但也不密集。
圖片來源:每經實習記者 朱成祥 攝
中國民航大學航空運輸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曉津對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表示:“此次疫情對機場航空收入、非航收入影響都挺嚴重的。航空收入受影響主要是因為航班,最嚴重的時候全國大約減少了95%的航班(包括國內、國際),現在正在慢慢恢復,但依然較去年同期差得很遠,航空收入僅有去年同期的60%。”
“非航主要是依靠客流量,比例是跟航空性收入差不多。但是非航收入更敏感,比如有商家可能直接倒閉、退租,原來準備租的商家也會有疑慮。”李曉津補充道。
而對于免稅店,李曉津認為:“免稅收入在機場收入中占有一定比例,但不是大頭。并且一般只有大的機場免稅業(yè)務才比較出色,免稅收入占比較大的估計全國不超過10家機場,對全國大部分機場來說影響不大。”
由于客流量下降,不少投資者關心的是,機場方面是否會為商戶減租。若實施減租,無疑不利于機場非航收入。
對于是否存在減租情況,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3月24日致電上海機場董秘辦公室,然而工作人員并未正面回復,其認為應由其他部門負責。隨后記者致電上海機場新聞辦,不過對方表示需先聯系(上海機場)集團外宣辦。
此外,記者陸續(xù)致電白云機場、廈門空港董秘辦,但截至發(fā)稿并未收到回復。
在上證e互動平臺上,也有投資者關心租金問題。“這次疫情導致客流量大幅減少,類似不可抗力,請問這是否會導致日上支付的租金金額低于保底租金金額?”一位投資者提問。
對此,上海機場表示:“公司與日上免稅行(上海)有限公司簽訂了《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免稅店項目經營權轉讓合同》,具體內容請詳見公司于2018年9月8日披露的《關于簽訂特別重大合同的公告》。”
對于租金相關問題,日上免稅母公司中國國旅則回復稱:“我們會積極與業(yè)主方進行溝通和協商,爭取得到租金和市場促銷等方面的支持和幫助,同時公司根據自身經營特點制定線上業(yè)務提升方案,快速推進公司線上線下業(yè)務一體化落地,努力推動公司免稅業(yè)務轉型升級。”
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觀察到,雖然機場客流量下降,但是日上免稅店代購業(yè)務仍如火如荼。據多名代購人透露,她們都是從日上APP上下單,由免稅店直郵過來(代購),然后再一一轉寄給消費者。也就是說,并不需要去機場提貨。
圖片來源:日上APP截圖
記者下載日上APP后發(fā)現,將相關商品加入購物車后,可以在出入境時提貨,可以委托日上VIP會員幫助購買,也可以綁定日上免稅會員領取優(yōu)選會員券購買,而后兩種均可直郵到家。
近日,上海機場、白云機場股價都有所回暖。
如需轉載請與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聯系。
未經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讀者熱線:4008890008
特別提醒: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,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,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